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关注公众号

获得最新科研资讯

贺雄雷

简介 分子进化学实验室

分享到
实验室简介
  • 实验室负责人

        贺雄雷,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019年)资助。2007年从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获博士学位,同年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回国担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进化遗传学,对基因重复,性染色体剂量补偿和癌症演化等问题开展过系统性工作;目前尝试将物种进化树的思想带入个体发育,通过发展高效细胞谱系标记技术,构建合子到成体的发育细胞谱系树(zygote-to-adult developmental cell phylogeny),从谱系的维度解析个体发育、组织器官稳态维持和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过程。作为通讯作者在包括Science, Nature Methods,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MBE等主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三十多篇,并受邀为Science撰写观点文章(Perspectives)。

 

  • 主要研究方向

        本实验室通过实验生物学与计算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基因组学、分子进化学与系统生物学相关领域问题进行研究。目前,实验室主要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基因与基因组演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对突变的发生与调节、基因与基因组结构、基因互作网络的演化等分子进化学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基因型-表型网络的关系、加性遗传方差的起源与基因功能的进化学分析等方向具有独特的见解。
        2)多细胞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谱系研究:多细胞生物是从单个受精卵细胞经过细胞分裂与分化等过程逐步发育为成熟个体。利用本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单细胞谱系追踪系统(substitution mutation-aided lineage-tracing system, SMALT),我们能够在果蝇、斑马鱼与小鼠等多个模式物种中,实现高分辨率的单细胞水平细胞谱系追踪。通过进一步整合细胞谱系信息与单细胞转录组等多组学数据,我们将构建分子动力学模型对多细胞生物的发育过程进行量化与描述。
        3) 肿瘤发生、发展与演化的基因组学:从单个细胞发展到一个肿瘤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短期的细胞演化事件,因此全程观察这一过程对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机理非常有价值;不过,由于伦理等方面的原因我们通常只能获得具体一个或少数时间点的肿瘤样本,监测一个完整的肿瘤演化过程非常困难。基于此,我们建立了人体外的肿瘤演化模型,从基因组(CGH),外显子组,包括小RNA在内的转录组等不同层面探讨由正常细胞到肿瘤所发生的突变和选择的分子基础。

Advanced Biotechnology | 中山大学贺雄雷教授团队采用定量评估新方法探究体细胞克隆扩增与癌症风险的相关性

        体细胞克隆扩增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增殖的一种重要形式,长期以来被认为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血液系统中,驱动突变导致的克隆扩增被视为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发生的重要标志。癌症的本质是细胞的失控增殖,而体细胞克隆扩增也具备增殖的表现和特征。此外,两者的驱动突变存在一定的重合性。因此,传统观点认为,体细胞克隆扩增是癌症发生的前体状态。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雄雷教授团队采用了一种简便的定量评估方法,深入挖掘公共数据,对五个人类个体的九个不同器官的体细胞克隆扩增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估,并与癌症风险数据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分析,该项研究发现了一些颠覆传统认知的结果

        首先,研究发现不同器官的体细胞克隆扩增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表明,各器官在克隆扩增方面有着各自的特性和潜力。这种差异可能与器官的生物学特性、细胞更新速率、对损伤的反应以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消化系统的器官由于频繁接触外界物质,可能需要更高的细胞更新速率,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克隆扩增模式(图1a)。

        其次,同一器官的克隆扩增程度在年龄相近的个体间基本一致。对单个器官而言,其克隆扩增水平在老年群体中展现出相似的扩增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器官的扩增水平差异大部分由器官本身特性所贡献(图1b-d)。这意味着器官的固有特性在决定其克隆扩增潜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样本数目的局限性,个体间的细微差异尚无法进行更为详细的拆分,这也提示未来研究需要更大规模的数据集来验证这些发现。

        最重要的是,研究显示癌症发生风险与体细胞克隆扩增程度在固体组织中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图1e-f)。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观点,揭示了体细胞克隆扩增程度与癌症发生之间可能的潜在独立机制。具体而言,虽然体细胞克隆扩增常被视为癌症的前兆,但在固体组织中,这种扩增似乎并不直接转化为癌症风险。这一结果暗示,克隆扩增和癌症之间可能存在更复杂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因果关联。

 

图1  人类样本多器官克隆扩增程度与癌症风险无显著相关性

        该结果暗示着体细胞克隆扩增与癌症形成可能是两个相似但独立的体细胞演化过程。通过研究体细胞克隆扩增的规律将有利于理解正常组织的良性维持与癌症发生的恶性扩增间的差异。其次,这些信息对于研究衰老过程也至关重要,因为克隆扩增在老年个体中更为显著。此外,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体细胞异常克隆扩增相关(如克罗恩病与特发性肺纤维化),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其底层的病理机制与开发对应的治疗手段。在癌症预防和治疗方面,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直接针对克隆扩增可以降低癌症风险,但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发新的策略提供了线索。例如,如果可以识别出哪些克隆扩增是良性且对健康无害的,科学家们可能就能更精准地筛查和监控那些具有潜在恶性转化风险的克隆。

        该研究以“Variation in cancer risk between organs can not be explained by the degree of somatic clonal expansion”为题发表在Advanced Biotechnology。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雄雷教授邓善俊博士后为该工作的共同通讯作者,张迪博士和张澳硕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中山大学贺雄雷团队开发斑马鱼高精度细胞谱系追踪系统

物种的系统发育树可以展现地球上现存物种间的进化关系。与之类比,在微观尺度上,细胞谱系树可以描述一个生物个体所有细胞的亲缘关系。解析单个受精卵后代细胞间谱系关系对于理解发育生物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体细胞的突变信息被用于细胞谱系追踪,但细胞基因组本底复制突变率极低,往往依赖于昂贵的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才能获得足够的谱系突变,这限制了谱系追踪记录的细胞数量。因此,研究者着力于发展基于外源高效突变的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在DNA条形码上靶向制造突变并使用该突变来记录细胞分裂的谱系历史。然而目前,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斑马鱼仍缺乏高效的细胞谱系追踪系统。现有的基于CRISPR-Cas9的细胞条形码技术由于突变率低,产生的大片段缺失会删除先前记录的突变等原因,无法记录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大部分细胞分裂事件。

2024年4月15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雄雷教授团队题为“Achieving single-cell-resolution lineage tracing in zebrafish by continuous barcoding mutations during embryo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将基于单碱基突变的细胞谱系追踪系统SMAL (substitution mutation aided lineage tracing system)应用于斑马鱼通过重新设计DNA条形码开发出一套高精度可追踪斑马鱼多个组织或器官细胞谱系历史的系并利用该系统重构了斑马鱼鱼鳍发育与再生的细胞谱系树研究生殖细胞的谱系来源与克隆组成

研究团队首先重新设计了与之前SMALT系统具有相同突变蛋白结合位点数目,但序列更短更易PCR扩增的1 kb条形码。该条形码具有极大的标记空间,含超过500个潜在突变位点,在受精后1天斑马鱼胚胎中记录的突变中位数可达14个,能够记录胚胎发育中大多数细胞分裂事件。使用该谱系追踪系统,研究团队对斑马鱼成鱼所有部位鱼鳍进行截取再生取样,构建了四个各自具有数千个终端细胞和数百个有效中间节点的高精度细胞谱系树,所有谱系树的稳健性支持(bootstrap value)中位数达到99%。细胞谱系树分析发现,鱼鳍损伤再生后的细胞主要来源于这一位置原本细胞的后代。此外,通过对同一个体多次产卵取样,从细胞谱系上验证了在胚胎发育中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祖先细胞的早期分离。

斑马鱼单碱基突变的细胞谱系追踪系统突变制造示意图

综上所述,该系统为斑马鱼多个组织或器官进行高精度的细胞谱系追踪提供了工具,为解析脊椎动物发育稳健性和细胞命运决定机制等发育生物学重大问题提供新的参考。

作者简介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湛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贺雄雷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曾慧、向慧敏和邓善俊为共同作者。相关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资助。

 

引用本文

 

Zhan Liu, Hui Zeng, Huimin Xiang, Shanjun Deng, Xionglei He. (2024). Achieving single-cell-resolution lineage tracing in zebrafish by continuous barcoding mutations during embryogenesi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DOI10.1016/j.jgg.2024.04.004

Nature Methods | 贺雄雷团队开发估算祖先细胞群体大小的算法TarCA用于揭示早期细胞命运决定

在成熟的多细胞生物体内,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群通常源自于一组祖先细胞。细胞群体的谱系多样性是由这些祖细胞的数量决定的,因此估计祖先细胞群体数量是发育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而传统的研究手段主要依赖于组织特异性的启动子介导报告基因的表达,进而对目标细胞群体进行计数。这一类研究手段的可靠性高度依赖于启动子的选择,其中,启动子的组织特异性与时空表达动态都会使估计结果产生偏差。

 

2024年2月20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雄雷课题组在Nature Method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 statistical method for quantifying progenitor cells reveals incipient cell fate commitments的研究文章。该研究基于近年来逐渐成熟的细胞谱系追踪技术构建的发育细胞谱系树 (developmental cell phylogeny),结合群体遗传学的经典溯祖理论 (coalescent theory) 思想,建立了一种估计祖先细胞群体大小的统计方法TarCA (targeting coalescent analysis),以此来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群体的动态变化。

 

给定一颗包含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谱系树,它的末端节点代表了被采样的细胞,而中间节点则表示祖先细胞。如果一个中间节点的所有子代细胞均为相同的细胞类型,研究人员将其定义为细胞类型特异的单系分支 (monophyletic clade)。随后,研究人员根据单系分支的大小分布计算出随机两个细胞均来自同一单系分支的概率,而该类型细胞的祖先细胞群体数量即为该概率的倒数(图1)

图1 估计祖先细胞数目的传统方法与TarCA

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据,该研究发现,与对单系分支进行直接计数的方法相比,TarCA对采样率要求更低,并且在实验噪音存在时仍能够快速收敛。这是因为在TarCA算法中,子代细胞数量较少的祖先细胞权重较低,从而TarCA能稳定地估计出对子代细胞群体做出主要贡献的祖先细胞数量。随后,研究人员在线虫、果蝇与小鼠的细胞谱系数据中,验证了TarCA在处理真实生物学数据中的可靠性。以小鼠为例,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组织的祖先细胞群体数量在个体间高度一致。另外,除采样获得的终末细胞类型外,TarCA还能对发育初期的胚胎结构(如三胚层及胚外组织等)的祖先细胞群体数量进行估计,进一步证明了TarCA的可靠性与泛用性。

最后,研究人员还将TarCA拓展至早期细胞命运决定过程的研究中。在细胞命运决定的初期,群体内部仅有小部分驱动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在全转录组水平依然保持稳定;随着细胞命运决定的进行,细胞群体内逐渐产生全转录组水平的表达差异。如何在基因水平,而非全转录组水平,对基因表达在细胞群体中的异质性进行检测,是研究早期细胞命运决定过程的关键难题(图2)。为此,该研究使用TarCA算法对基因表达水平在细胞谱系树上的异质性进行了评估,识别出了表达水平与细胞分裂历史事件偶联的基因(lineage-specific upregulated genes, LUGs)。以小鼠早期胚胎的肠管细胞为例,研究人员筛选出了155个LUGs,其中包含众多标记前、中、后肠的明星基因。根据LUGs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人员进一步构建出小鼠肠管向下游器官分化过程的层级模型。该模型指出,胰腺、小肠与结肠间存在共享的祖先状态,与体外定向分化实验结果一致。

图2  定义细胞命运分配过程中的LUGs

总的来说,该研究开发的TarCA算法可对任意细胞群体估计祖先细胞数目,而无需事先获得祖细胞的先验信息,也能推算少数细胞中的驱动基因,以此来预测早期细胞命运的分化倾向。这些发现说明TarCA能促进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复杂生物组织的谱系多样性的量化,对其建立定量模型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个体发育可塑性和衰老相关的组织功能退化的问题。这项工作是经典进化生物学与现代细胞发育生物学融合的一个典范。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雄雷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课题组博士后邓善俊与博士毕业生龚晗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相关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4-02189-7

https://github.com/shadowdeng1994/TarCA

多细胞生物发育过程的细胞谱系研究

        多细胞生物是从单个受精卵细胞经过细胞分裂与分化等过程逐步发育为成熟个体。利用本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单细胞谱系追踪系统(substitution mutation-aided lineage-tracing system, SMALT),我们能够在果蝇、斑马鱼与小鼠等多个模式物种中,实现高分辨率的单细胞水平细胞谱系追踪。通过进一步整合细胞谱系信息与单细胞转录组等多组学数据,我们致力于构建分子动力学模型对多细胞生物的发育过程进行量化与描述。

基因与基因组演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以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对突变的发生与调节、基因与基因组结构、基因互作网络的演化等分子进化学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基因型-表型网络的关系、加性遗传方差的起源与基因功能的进化学分析等方向具有独特的见解。

An external file that holds a picture, illustration, etc.
Object name is 1355f01.jpg

肿瘤发生、发展与演化的基因组学

        从单个细胞发展到一个肿瘤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短期的细胞演化事件,因此全程观察这一过程对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机理非常有价值;不过,由于伦理等方面的原因我们通常只能获得具体一个或少数时间点的肿瘤样本,监测一个完整的肿瘤演化过程非常困难。基于此,我们建立了人体外的肿瘤演化模型,从基因组(CGH),外显子组,包括小RNA在内的转录组等不同层面探讨由正常细胞到肿瘤所发生的突变和选择的分子基础。

访问量: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