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关注公众号

获得最新科研资讯

吕厚超教授课题组

简介 中国人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发展、跨文化时间自我、情节式未来思考、青少年价值观、积极情绪与幸福感等领域。

分享到
实验室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为:

时间人格(time personality)和 HRM 中的应用心理学。目前关注——中国人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纵向发展、青少年时间洞察力、跨文化时间 自我、情节式未来思考、青少年价值观、积极情绪与幸福感、职业生涯规划、员 工测评与招聘等研究领域。

具体探讨以下主题:

1,时间洞察力的形成机制和功 能:基于毕生过程的探讨。

2,未来时间思考的认知神经机制。未来思考广泛应 用于临床领域,如焦虑或抑郁。心理病理学的未来思考研究能为心理治疗和预防 提供理论支持。

3,未来时间洞察力研究。论证 FTP 的理论构想,探讨 FTP 的形 成机制和规律及功能,并探寻 FTP 的认知机制和脑机制。

4,时间洞察力与相关 人格变量的关系,如,自信、网络成瘾,物质滥用,危险行为,心理弹性,学业 成就等。最终探讨时间人格的性质、机制、结构和功能。基于上述研究,结合家 庭、社区和社会等诸因素,系统探讨时间洞察力和时间自我的形成和发展,并将 研究成果应用到工作和生活领域。

时间观念如何影响亲密关系?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要建立稳定、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不仅需要在物理时间内相遇,更需要在心理时间中邂逅。

亲密关系和时间不可分割。在时间心理学中,时间观念(time perspective)被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取向,在每种关系或正在形成的亲密关系中都包含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段关系的最初阶段一般上是“现在取向”的,因为交往双方通常既无共同经历也缺乏共同的未来目标,伴侣们主要关注共同的现在,貌似除了现在世界其他部分都不存在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情侣双方开始拥有共同的过去,也开始为未来制定计划和目标。

为了探究不同时间观念对伴侣满意度的影响,Stolarski,Wojtkowska和Kwiecińska(2016)招募了100对异性恋人,首先测量他们的时间观念,然后在一个交互情景中先让他们评价对这段恋爱关系的满意度,随后让他们预估其伴侣对这段关系的满意度。结果发现,未来取向的人,往往对恋爱的后期满意度高,而在恋爱初期有不良的体验;现在取向的人,在恋爱初期有较高的满意度,而恋爱后期充满冲突和矛盾;过去积极取向的人有较高的满意度,而过消极取向的人往往体验到令人厌恶的恋爱关系。

对此结果的解释是,未来取向的个体善于设置目标、进行规划并严格执行,往往希望伴侣是可预测的、可掌控的,他们更可能考虑从这种关系中得到什么好处,而不渴望获得热情、令人兴奋的浪漫关系。和“未来主义者”约会可能很糟糕,因为他们往往规避风险,不做出格的事,永远关注未来结果。另一方面,在关系后期阶段,未来者计划一切的倾向具有很大的社会适应性,毕竟恋爱关系终将发展为责任和平淡,尤其是当孩子出生后,责任和承诺是满意度的重要来源。

现在取向的个体,喜欢遵循肉欲和本能,通常追求激情、刺激和浪漫的关系。他们理想中的伴侣是令人兴奋、天真率直的,这样的伴侣通常只适合逢场作戏,因为他们不会花时间考虑未来能否在一起。而过去取向的人,更关注他们共同创造的过去是美好时光大于矛盾冲突,还是相反。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通常会加深双方的关系强度,增强彼此的承诺。另一方面,充满冲突和矛盾的过去,会让过去取向的情侣体验到极大的厌倦和疲惫,湮没早期的激情和相互迷恋。

时间观念不匹配的情侣,似乎难以沟通又容易产生误解,他们可能属于彼此相爱却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两个人,类似说着不同语言的爱人。例如,当你遇到一个新人,你们没有共同的“过去”,最多仅有一点共同的“未来”。你们陷入了“现在”的美好当中,但随着时间流逝,最初的激情逐渐退去,“过去”的消极体验和“未来”的毫无希望又向你们展示了爱情的痛苦。需要理解的是并非“故人心易变”,而是你们已经创造了一段共同的过去和未来,此时需要一种新的态度去对待时间。那么亲密关系中最好的时间观念是什么呢?是“过去积极”、“现在投入”和“未来规划”的平衡。其中“现在投入”是弥补时间语言隔阂的关键,因为现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对于居于时间长河两岸的人来说,它可能是唯一的连接点。

 

如果你也再为寻找一个合适的另一半而困惑,那么在新结识某人之前,快来测一下你们的时间观念是否一致吧。你可以使用时间洞察力量表(time perspective scale)来测量对方的时间态度,更清楚地了解你的另一半。 

 

资料来源:Stolarski, M., Wojtkowska, K., & Kwiecińska,M. (2015). Time for love: partners’ time perspectives predict relationshipsatisfaction in romantic heterosexual couples. Time & Society, 25(3).

(供稿: 李小保)

授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

生活中,你是否曾对他人施以援手,又是如何援助呢?回避帮助他人可能会产生社会成本并被贴上不道德的标签。很多研究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影响助人行为。

未来时间洞察力(Future time perspective, FTP)是个体在作出当前行为决策时对未来事件的考虑(Morselli,2013; Simons, Dewitte, & Lens, 2004)。以往研究表明,高FTP水平个体的社会化程度更高,FTP可能与助人行为意愿有关(Stein,Sarbin, & Kulik, 1968)。因此,个人FTP的水平也可能影响助人行为的选择。

为了研究个体的共情特质和FTP水平对助人行为的影响,Chernyakhai和Halabi (2018)招募了105名大学本科生,首先完成未来结果考虑量表(Considerationof Future Consequences Scale, CFC-S; Strathman et al., 1994)(实验1),或进行高低FTP水平的操纵(实验2),之后随机分配实验被试到高/低人际共情组,操纵共情水平,最后测量自主定向(指导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和依赖定向(提供具体解决方案)助人行为的选择。研究发现,个体的人际共情特质和FTP影响助人行为的选择(自主定向/依赖定向)。共情和FTP显著影响自主定向的助人行为,高FTP水平的个体更愿意提供自主定向的帮助,但是FTP对依赖定向的帮助影响不显著。此外,高FTP个体的共情和自主定向帮助之间显著相关。高共情水平的个体比低共情水平的个体更偏爱提供自主定向的帮助。但在依赖定向的帮助中并不存在这种关系。

对此结果的解释是,一方面回避帮助他人可能会产生社会成本并被贴上不道德的标签,而受社会赞许性等因素的影响,个体是回避这种负面标签的。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助人行为对受助者来说是把双刃剑,接受外部帮助会产生心理成本(Nadler,2002; Nadler & Fisher, 1986),且帮助关系不仅反映同情和关心,也反映社会不公正(Nadler,2012, 2015)。高FTP个体倾向于计划、实践和应对未来结果,规避带来负面未来结果的行为(Boyd& Zimbardo, 2005)。与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的帮助(依赖定向)相比,指导如何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定向)的受助者在未来不需要进一步帮助,降低了施助者的未来成本。

这项研究对我们选择提供哪种类型的帮助行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

Chernyak-Hai, L., & Halabi, S. (2018).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and interpersonal empathy: implications for preferring autonomy-versus dependency-oriented helping.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57(4): 793-814.

访问量: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