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Introduction to the laboratory
纳米酶通常被定义为具有本征类酶性质的纳米材料,由于其能够解决传统酶的局限性(如制备成本高、易失活且难以回收)而在医学诊断和环境修复等方面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缓慢的动力学使纳米酶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其中纳米粒子容易团聚是影响其活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有研究表明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纳米粒子团聚,但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仅会影响纳米酶的形态,甚至会阻断纳米酶的活性位点进而影响其催化效果。以ZIF-8为代表的有机金属骨架材料(MOF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均匀的孔隙、良好的稳定性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将金属锚定在 MOFs 的孔道内,是防止金属纳米颗粒聚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的研究既有基础理论,包括:
1)理论模型构建;
2)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纳米材料的电子分布与转移、态密度等进行计算;
3)通过吉布斯自由能揭示纳米酶活性变化的机理。
也有基于环境相关的的实际问题,包括:
1)基于纳米材料对环境中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
2)体外抗菌;
3)试纸条手机拍照检测真菌毒素;
4)小鼠免疫及抗体制备。
自2017年课题组成立以来,已经承担并完成了包括植物病虫害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还与多家公司展开了密切实际合作,发表SCI检索论文10余篇,已在环境检测与纳米酶领域取得一席之地。热忱欢迎有志之士加入本课题组,共同探索科学的奥妙!
访问量: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