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关注公众号

获得最新科研资讯

瑕瑜研究组-自由基生物质谱

简介

分享到

瑕瑜课题组发展人血小板中磷脂异构体的全面解析方法

       2020年,瑕瑜课题组在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hospholipid Isomers in Human Platelets”的论文。本文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瑕瑜教授,其指导的博士后Wenpeng Zhang为本文第一作者,发表单位为清华大学化学系和普渡大学化学系。该工作通过在线PB反应与色谱-串连质谱联用,分析了血小板中磷脂的精细结构。与血浆中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磷脂中包含更多的PS,并发现C18:1 Δ9/Δ11异构体比例更高。该分析方法及相关脂质精细结构信息将有望用于血小板中磷脂异构体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血小板由骨髓中巨核细胞分裂产生巨细胞的过程中脱落形成。除了启动创面愈合等功能外,血小板还在癌症发生、免疫调节和激活凝血酶依赖性聚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脂质生物学功能与脂质的物化性质有关,其中不饱和脂质的碳碳双键位置与细胞膜功能密切相关。对于血小板的脂质组研究目前还不够深入,有研究工作报道了血小板脂质在冠心病等疾病中会发生变化,也有研究工作对脂质组的相对定量进行了改进,目前尚缺乏血小板中脂质精细结构的信息。

       在本工作中,采用前期开发的基于Paternò-Büchi(PB)光化学衍生化的在线LC-PB-MS平台,清华大学瑕瑜教授团队开展了人血小板中磷脂异构体的全面解析研究。此工作鉴定了血小板中磷脂的子类信息,链组成信息,碳碳双键位置信息,同时分析了血小板和血浆中磷脂子类和双键异构体的差异。

       如图一所示,实验首先通过离心分离和液液提取从血液中获得血小板中脂质提取物。之后基于液相色谱对脂质类别进行的分离,采用三步实验1)前体离子扫描/中性离子丢失,2)串连质谱,3)在线光衍生化与串级质谱联用依次获得磷脂子类信息、脂链组成信息、及双键位置信息。

                                                     

图一,利用在线光化学衍生化和LC-MS /MS研究血小板磷脂的详细结构。
 

       实验中主要对甘油胆碱磷脂(PC),甘油胆碱磷乙醇胺(PE),甘油磷酸丝氨酸(PS),和神经鞘磷脂(SM)进行分析。如图二所示,与血浆相比,血小板中四种脂质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变化,其中SM含量显著增加。实验还分析了四种脂质中某些脂质子类相对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在血浆中,PE 38:4, PE 36:2, PE 38:4 和PE 40:6均具有较高含量,在血小板中,则只有PE 38:4具有最高的相对含量。

                                                         

图二,血小板和血浆中PE、PS、PC和SM的相对丰度比较。


       实验中还鉴定了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质中双键位置异构体,并获得了超过标准脂质鉴定方法的异构体鉴定结果(110比92)。在PE和PC中,与血浆中结果相比,血小板中发现了10种脂质具有更高的18:1(Δ9)/ 18:1(Δ11)比例,如图三所示。

                                                         

图三,血小板和血浆中C18:1 Δ9/Δ11异构体比例比较。

 

本文编辑:张东晖   审核:张文鹏

本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0-00137-w

本文引用:10.1007/s41664-020-00137-w

创建: Jul 27, 2020 | 23:1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