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关注公众号

获得最新科研资讯

昆虫毒理学实验室

简介

分享到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杨雪清教授课题组在苹果蠹蛾成灾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年2月1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杨雪清教授课题组在毒理学一区Top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IF5year:7.284)在线发表题为“ Exposure to lambda-cyhalothrin and abamectin drives sublethal and transgenerational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Cydia pomonella ”的研究论文。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是我国重大农业入侵害虫,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是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等六部门发布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首位昆虫。然而,苹果蠹蛾成灾机制仍悬而未决。

苹果蠹蛾幼虫孵化不久后便钻入果实蛀食危害,其生活史大部分时间在果实内部,导致防治十分困难。目前,苹果蠹蛾防控主要依赖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在化学防治过程中,由于漂移、降解等原因,仅有很少一部分杀虫剂可以到达防治靶标,并能诱导一些害虫产生亚致死效应。然而,杀虫剂是否能诱导苹果蠹蛾产生亚致死效应以及其对害虫种群发展的影响尚不清楚。杨雪清教授团队建立了一种针对初孵幼虫的模拟田间喷洒杀虫剂的生物测定方法,并测定了苹果蠹蛾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苹果蠹蛾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以亚致死浓度(LC30)杀虫剂胁迫苹果蠹蛾初孵幼虫后,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受到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显著降低4龄和5龄幼虫存活率、幼虫和蛹体重、以及雌蛾逐日最大产卵量和总产卵量,进而导致害虫种群下降。这种亚致死效应还会通过母系传递至子代,且阿维菌素的母系跨代效应要显著强于高效氯氟氰菊酯。种群预测结果显示,LC30杀虫剂处理组在47和85天后的种群大小低于对照组,说明LC30能持续控制害虫,基于此推荐在苹果蠹蛾化学防控中可以适当减少杀虫剂施用次数。进一步研究发现,亚致死浓度杀虫剂胁迫导致的苹果蠹蛾亲代和子代繁殖能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其下调了与生殖相关的卵黄蛋白原基因(CpVg)的表达水平。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系统理解杀虫剂对苹果蠹蛾的总体效应和跨代影响,为揭示苹果蠹蛾成灾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为制定害虫高效防控策略提供新思路。

植物保护学院博士研究生鞠迪为论文第一作者,杨雪清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刘雨茜、本科生刘雪、埃及农业研究中心Youssef Dewer教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David Mota-Sanchez参与了此项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400200)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7651323000854

 

创建: Feb 01, 2023 | 15:14

分享到: